公司:內蒙古宏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原托克托縣宏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電話:0471-8510116,8515522
手機:139-4712-3441
網址:www.foreshore.cn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
工業園區復興路與電廠小油路交匯處
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加快裝備研發 形成現代農業新支撐
來源/作者:中國農機化導報(微信號)
2022年全國兩會如約而至。今年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向兩會提交了多份建議,聚焦智能農機裝備、黑土地保護等方向,以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新支撐。
加快建立智能農機裝備創新體系
農業現代化是實現“兩個百年夢”的根本保障和關鍵目標。沒有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叭r”問題中,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基礎、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行條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趙剡水指出,農機裝備作為《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依然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短板,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我國已成為農機裝備第一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但“大而不強”,與美國等世界農業強國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不同經濟作物、地域之間農業機械化水平差異明顯;國產農機主要以中小馬力的中低端產品為主,關鍵零部件有些還要依賴進口;與國外先進農機產品相比,可靠性、作業效率等指標差距較大。
他認為,究其根源是我國農機裝備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能力不足。缺乏農機裝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支撐,導致基礎研究未形成體系、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研究嚴重短缺;同時,由于體制改革需要和社會發展形勢變化,農機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科技創新能力大大弱化,專業人才極度匱乏。
因此,趙剡水提出建議: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加快建立并完善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創新體系。
一是盡快設置智能農機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2所以農機裝備為主要辦學特色的高校為主體籌建智能農機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同參與,著力突破長期制約我國農機裝備發展的基礎科學與理論。
二是全面推動政校企協同創新研究。在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中,鼓勵高校和制造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積極申報農機短板弱項研發攻關項目,充分發揮高?;A研究和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優勢,力爭突破農業傳感器及專用芯片、農業信息服務與農業物聯網、農機裝備智能化等高端農機裝備核心技術,徹底擺脫集成、模仿的局面。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高校教師和農機企業工程師實現雙向掛職,既能提高高校教師工程應用能力,把高校建成適應社會需求的卓越工程師的搖籃,又能彌補農機裝備企業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不足,促進產教融合。
三是完善一流拔尖農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在“雙一流”建設工程的基礎上,再增加以農機裝備為主要特色的相關高校農業工程學科列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序列,加快培養農機裝備領域高水平交叉型創新人才,為我國農機裝備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科學實施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護性耕作。從2005年開始,到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已11次要求推廣保護性耕作,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要求推廣“秸稈覆蓋還田”;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求是》雜志的署名文章“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求推廣保護性耕作; 2009年國務院批復“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規劃”,2020年國務院批復“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實施保護性耕作”。
趙剡水表示,目前我國保護性耕作的實施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首先,秸稈“過腹還田”“秸稈變肉”的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從政策層面上沒有嚴格要求秸稈離田后剩余多少秸稈。很多市縣打包機主為了提高打包作業效率,離田都是一打了之,越干凈越好,忽視了黑土地保護。實際情況是,如果30%的秸稈留到地里,焚燒秸稈幾乎不可能,難以點燃,免耕播種即可,也可以實現秸稈覆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
同時,他認為,東北地區經過10余年的保護性耕作試驗示范和推廣,各地合作社玉米免耕播種機保有量足夠,而保護性耕作其他相關配套少耕整地機具(如深松機、條旋機、條耕機、秸稈歸行機等)保有量很少,各省對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機有支持政策,對其他相關配套少耕整地機具缺乏支持政策。研發企業少、研發周期長、利潤空間小,加上保護性耕作作業補貼、驗收政策不穩定,合作社購買少耕整地機械意向不強,少耕整地機具保有量嚴重不足,限制了東北地區高標準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技術的快速發展。
因此,趙剡水建議,一是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應針對不同地區、應用不同的模式才能不減產,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只能適得其反。以前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定的標準高,要求的是全量覆蓋,秸稈量過大,影響出苗,影響地溫,影響產量,沒有考慮秸稈半量覆蓋也能實現黑土地保護。建議有關部門就如何部分秸稈科學打包離田、有效利用,如何因地制宜實施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種植,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實施辦法,既可以實現秸稈禁燒、保護環境,又可以部分秸稈腐爛還田,保護好黑土地。
二是東北地區推廣黑土地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更多的適宜地塊實施應用,需要農機農藝結合、科研機構與推廣部門結合、企業與合作社結合,才能把各個生產環節做好,真正實現保護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既保苗又增產,達到雙贏的效果。因此需要農機、植保、科研機構的共同參與,更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建議統籌研發、制造、應用環節優勢資源,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技術與裝備研發支持力度,加快保護性耕作機具研制推廣應用步伐;建立包括懂農藝、懂農機、會推廣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隊伍。